浅析高一历史第5课 “开辟新航路”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 第5课
【设计理念】
1、体现历史教学是历史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激发培养兴趣。
2、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导,所有问题都是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才归纳总结的。要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不要做学习的奴隶。
3、实现教学媒体与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以达到直观、形象生动之目的。
【教材分析】
知识结构分析
1、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东方的诱惑(即原因和条件),新航路的开辟(即经过),走向会合的世界(即影响)。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教材先通过15世纪绘制的世界地图引发出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好奇和联想,然后通过列举法、图示法介绍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图形结合,形象直观。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新航路的开辟”是欧洲中世纪历史结束时期14─16世纪,欧洲巨变的一大标志,对欧洲和整个世界历史影响巨大,特别是对世界近代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世界古代历史到世界近代历史的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在此以前的世界基本上是彼此隔绝的。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世界各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历史。因此,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意义。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
教材处理:“新航路的开辟”,在教材中是作为一个子目出现,内容叙述极为简略,根据教材内容,无法让学生对“新航路的开辟”这一历史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必需补充一些材料,并和教材内容重新进行整合,这些工作的完成必然离不开电脑这一教学工具,所以根据需要,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教学。
【学情分析】
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其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原有结构分析】
初中已学过本课,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对人物和路线图较熟悉,因而学习本课将较轻松。由于中考原来不考历史,现在也是开卷考试等因素,因而重视不够,认为是副科,只要临阵磨枪就行,造成初高中知识断层,给高中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因而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系统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扩张时代的时间及含义。
(2)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客观条件。
(3)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的内容,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殖民扩张的不同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使学生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对大自然的伟大斗争,新航路开辟的成功,促进了各国的交流,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世界形势。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2 .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意义。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生动、形象、具体的教学课件及《开辟新航路》示意图。关于历史教学课件,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供了一个新颖的方法,生动的画面促使学生对它感兴趣,愿意去学它。使用它不只是代替板书,而是直接参与开辟新航路的过程,是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
【教学方法】
1.教师的启发式讲授与学生的动脑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相结合。
2.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和板书、提问等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思路】
1、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2、合作探究,培养能力
3、任务驱动,操作实践
指导学生观察《新航路开辟路线》图,思考并提取有用信息完成《新航路开辟简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充分利用资料,提取信息并运用信息的能力,归纳整理的能力。(书中字里行间没有关于四大航海家及航海过程完整的叙述,只有这副图中有一定的信息,所以以这副图为切入点,开展本课教学。)指导各学习小组根据《新航路开辟简表》,归纳总结:从中能总结出哪些结论?还有什么疑问?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问题意识,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预计学生可能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有:走在航海时代前列的是葡萄牙、西班牙。为什么这两个国家能走在世界前列呢?各航海家航海的目的是寻求通往东方的航路。为什么那么多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呢?目的地都是东方。为什么西班牙支持的航海家航行方向却是向西呢?这一时期,为什么能够开辟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有什么意义、影响?
4、合作交流,启发思考
5、课后延伸,拓展思路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活动1教师用投影打出玉米、马铃薯的实物,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探究它们的来龙去脉。
学生活动1学生回答
教师活动2老师小结。指出玉米、马铃薯原产美洲,新航路开辟后,传到欧洲,后由欧洲传到中国。由此导入本课主题-----开辟新航路。
学生活动2 听讲
(设计意图:1、 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2、 为后面讲述开辟新航路的影响埋下伏笔。)
2 合作探究,培养能力
本目主要是讲述开辟新航路的背景,即原因和条件。
教师活动3 教师把新航路、旧航路图投影出来。
提问什么是旧航路?什么是新航路?
学生活动3 观察思考,比较两幅图的异同
教师活动4投影打出,新航路辟前世界的基本情况怎样?提出探究一,新航路在什么背景下开辟的?投影打出五则材料和一幅图------马克·波罗和《马可·波罗行纪》,后总结打出投影
学生活动4 根据材料分析,合作探究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并从上述原因中分析哪一个是根本原因,哪个是直接原因。
教师活动5提出思考题:假如你是当时的航海家,在怎样的条件下,你才会远航?在学生回答后投影出来,接着提出问题,在学生回答后投影出来
学生活动5思考,讨论,回答
让学生做学案选择题1、2、3小题巩固所学内容。
设计意图:1、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新航路比旧航路路程要远得多,从而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留下更深刻的疑问,加深了学生对开辟新航路原因的印象。2、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协作精神。3、通过做学案检测学生对本目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3、 任务驱动,操作实践
教师活动6电脑显示四个航海家的人物图像及开辟新航路的路线图。指导学生观察《新航路开辟路线》图,思考并提取有用信息完成《新航路开辟简表》。指导各学习小组根据《新航路开辟简表》,归纳总结:从中能总结出哪些结论?还有什么疑问?总结学生的结论,回答疑问。
学生活动6 任务1 学生读图、识图 完成表格,得出结论,自由提问 。任务2 学生亲自转动地球仪感受新航路路线。任务3 通过做学案检测学生对本目内容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用眼睛看、用手亲自实践、动脑思考,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力,并通过做学案进行反馈。
4、合作交流,启发思考
教师活动7
1、给出漫画, 创设情景:先让学生进入新航路开辟后的欧洲,分别做一位商人和地主,那末他们的生活在新航路开辟前后会有什么变化?2、 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分别启发学生思考新航路开辟对欧洲、非洲、美洲亚洲的影响。
学生活动7
1、 学生进入情景回答,启发他们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思考。
2、 在对各大洲影响分析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意义的整体认识。
……
(设计意图:1、 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从小处着眼,易于把握。2、 也有效的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5、走出课堂,开扩视野
教师活动8:课后延伸,当时的中国比西班牙、葡萄牙更早具有远洋航海的条件,事实上郑和下西洋的规模就远远超过了四大航海家,为什么中国没有能够成为大航海时代的主角呢?(启发学生思考历史的得失,积累经验教训,指导现实社会生活)
学生活动8: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两幅图,思考……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思考历史的得失,积累经验教训,指导现实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