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年初工作安排和在勉县召开的课题研究研讨会思路,学校立即就课题研究做了安排。
一、充实机构,夯实任务
根据年级组班子的调整情况,学校调整了课题协调小组,把现在高一、高二、年级年级主任吸纳为协调小组成员,并对研究小组进行了充实,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补充到研究队伍。这支队伍刚经过第一轮课改实践的磨练,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对子课题《校本研训的内容》任务进行了分解,高一年级侧重于校本研训初始段内容的实践;高二年级侧重于校本研训总结段内容的实践。由教研室牵头对各年级的实践,组织专家组评估并充实其内容。
二、学习文件,明确研究方法,认识研究的重要意义。
在课题协调小组指导下,研究小组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高中阶段教育的论述和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等人才体制改革的论述,使研究人员在指导思想上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高度一致,与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高度一致。同时对课题组提供的文件,尤其研究原则及方法进行了解读,使大家明确了操作细则。并从我校实际出发,站在学校长远发展高度,认识到课题研究的责任和意义。通过“小”题大“做”,以“小”见“大”,“一叶知秋”等信息,来确定我省校本研训的内容。
三、具体实施,精心设计,用心提炼。
学校课题研究小组按照子课题的要求,设计调查问卷,在问卷设计,力主问题切口小,操作性强,问题与问题之间有机衔接,浑然一体,既符合国家课改的大政方针,又符合省情和校情;通盘考虑,万无一失。对回收的问卷,组织事业心强,教研攻关能力强,有分析归纳问题能力的特级教师、省、市拔尖人才梳理总结,形成一个有说服力、来自一线的总结报告。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各步到位,环环相扣,先制定研究方案,再依据研究方案,分解每一步的工作任务,中期督查,终期总结。
四、课题研究与学校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相衔接,有力推动校本教研工作。
本学期学校先后开展了课例研究,区级课题研究、示范课和汇报课展示活动。子课题组有机的把“校本研训的内容”与学校教研活动结合,使子课题的内容更加丰满,使教师的专业成长范围更为拓宽。比如课堂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需要研究才能解决,这就是问题课题化。而这种研究又为校本研训提供了素材,可谓相得益彰,互为推进。
五、积极与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合作,使“校本研训内容”上台阶。
由于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生源构成多元化、教师结构多层化,这给课题研究提出了新问题,光靠内力,无法拓宽和创新研究内容。学校积极主动争取各级教研部门的支持。陕西师范大学教师资源中心,渭南师范学院、临渭区教研室等在智力上给予了学校大力的支持,它们从理论层面培训教师,送来最新的研究信息,尤其从研究课题所具备的基本素养方面,塑造教师,赢得教师的欢迎。
六、学校的大力支持是课题研究的有力保证。
一年来,学校从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保障课题研究所需。每次课题研究所需印刷,学校印刷室予以优先考虑,并建立了电子文档库;外出开会和调查,学校从用车、费用、人员等方面予以保证。学校先后6次听取课题组工作汇报,并指派电教室协助案例课的录像工作,并建立了课例资料库。校长和校委会成员率先垂范,推行“推门听课”活动,“把手塞进面盆里”,深入课堂,为课题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材料,学校专门印发了《瑞泉中学校委会成员听课记录本》和《行政会成员听课要求》;学校教研室先后组织了三次全校范围内的课题研究课例示范课:第一次是开学第三周,组织的33名新调入教师的汇报课;第二次是第六周实验班五位教师的示范课;第三次是从10月25日开始为期三周的课例录像课。通过这些大型课堂教学活动,为课题研究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资料。既有课改前的课例,又有课改中的课例,同时还有典型的经验录像。这些活动用动态形式把大家都拉入课题研究的洪流中去。大家通过听课评课,积极畅谈收获和愿望,使有效课堂为主题的课题研究深化、升华。在课题研究中,行动研究法把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的相关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学校先后在六次行政会上就课题研究做了部署,这些会议主要解决教师的思想问题,认识问题,使教师从平常朴素的认识中净化自己,并要求代课的所有领导积极参加到所在年级学科组的课题研究中去,并做好行政协调作用。学校教研室作为课题研究的主管处室,先后制定了《瑞泉中学课题研究操作细则》、《瑞泉中学课例研究操作细则》、《瑞泉中学备课组活动的几项要求》等规定,从制度层面完善课题研究机制;同时教研室利用校门口的宣传版面,加强课题研究的宣传,使各位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意义,尤其操作过程。学校教研室先后多次培训高一、高二备课组长(即学科课题组长),从有效课堂教学的塑造,“问题即课题”的理解,课题研究的流程,课题题目的确定等方面细化了解。教研室又分别招唤课题组长,细谈课题的确定,解决实际问题的功效。
七、注重调查研究,进行定性分析。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底层一线教师搞课题研究,要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一线教师的优势,即“在课堂中”,与学生整天接触。把课堂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设计成选择题或问答题,发放给同行或学生,让他们现场作答,说出心里话,写出真实的感觉和困惑,这样得到的“原生态的东西”,在课题研究中最具有说服力。我校在课题研究中先后四次向教师和学生发放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问卷达600余份,收回率达98%。教师和学生能结合学情和班情,恰如其分的答完所设计的问题。有些问卷,教师和学生还补充了他们的许多想法。在问卷调查中,各课题研究小组的老师,互相合作,互通有无,有的争着分发问卷,有的多角度设计问题,有的笔录学生的实地谈话内容。新课改中相互合作和体验这一环节在研究中得以张扬。
从一线得到的原始材料摆在桌面,内容庞杂,观点多样。细心梳理材料,去粗取精,发现问题,找出规律是升华研究的根本所在。我们组织青年教师,教研工作人员,尤其有课堂教学经验的特级教师和组长,对收集到的问卷,一一过目,不漏掉任何一个问题。在定性分析材料时,针对关键问题,登记在本。大家把分析后的总结材料交于教研室。教研室组织人员归类,最好能形成饼状图或柱状图,以便更直观更形象反映存在的问题。在收集材料和定性分析材料的过程中,大家被各种观点所吸引,被各种问题所包围,被各种建议所牵引。来自群众的一线宝贵材料,为我们坐在办公室搞研究,写论文打开了一扇窗户。
八、建议·困惑·展望
基础教育阶段搞课题研究,尤其问题研究是及时的,而且是必要的,它把朴素的,杂乱无章的日常教学理论化、细化、合作化,甚至规律化,但仍有许多问题仍需在研究中解决,这可能就是课题的课题。
1.急需理论的支撑,无理论的研究,将是无血肉的身躯;
2.研究时间的分配,目前的升学教育对研究有影响;
3.研究队伍的组建很重要,专业的队伍,精干的队伍是课题研究的“敢死队”;
4.奖励机制的健全很关键,有奖励,就有“勇士”;
5.研究成果的鉴定和推广是对研究最大的肯定和褒扬;
6.从实践中得成果是课题研究生命线。